陰宅風水影響後世
陰宅風水影響後世
陰宅,就是安葬祖先靈柩的地方,也就是俗稱墳墓,是祖先得以長眠安息的地方,故稱之為陰宅。陽宅要看風水,陰宅也同樣要講究風水。古人認為將祖先安葬在絕佳的風水福地,必能帶給子孫後代吉祥如意,反之,如果風水不好,後人輕則諸事不順,重則噩運不絕、家庭破裂。
那陰宅風水到底有沒有呢?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?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影響著子孫後代呢?經過歷代先輩數千年來的驗證,總結出來的答案是肯定的——有的!陰宅風水它確實在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我們子孫後代的繁衍生息。這是自古來就有的文化,不是一時一刻歸類其文化,就是現代,大規模的推廣火葬制度,很多風水大師提出骨灰因為經過燃燒,已經不存在什麼風水影響的效果了。事實透過很多事例的驗證,我提出嚴厲的反對意見,人體——經過火化的骨灰,因為其體內在微量元素和DNA結構照樣存在,他們的靈犀其照樣對子孫後代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,也就是說,陰宅風水照樣存在!
經書說:人死有靈犀,靈犀能感應到影響活人。這種感應是有事實根據的。例如西邊產銅的山發生崩塌,東邊用銅鑄成的鐘就不撞而鳴,這就是感應。再比如,春天來到,樹木抽芽開花,放在家裡的麥種也自動發芽。氣在地下執行,它執行時,順隨地勢走,它聚集時,也隨地勢停止。丘隴的石骨,平地凸起的土脊,都是有氣在執行的標記。風水經書說:氣有風吹就散失,遇界水就止步。死者下葬後,真氣會與穴氣結合形成生氣,透過陰陽交流成的途徑,在冥冥中靈犀感應對後人是有影響、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。陰與陽兩氣,撥出來就類似成為風,升上天就成為雲彩,降落下來就成了雨,在地下流動時借乳水而結成生氣。生氣在地下流動,生髮時就能養育萬物。人是父精母血的結晶體,所以人也是陰陽兩氣的結晶體。
古代人聚集生氣使它不散失,用界水限制它不再運動,所以把它叫做風水。風水的法則,得水最好,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即使是盛大的生氣執行,他在執行中水還有帶有其它的餘氣在止息,雖然零散,但有水界時也有聚集的地方。經書說:水流在土外,叫外氣。外氣橫行成為界水,土內的生氣自然止聚,說的正是這個意思。經書又說:淺深得乘,風水自成。土為生氣之母,有土才有氣。氣是水之母,有氣才有水。所以藏在乾涸燥熱的地方的氣要淺,藏在平坦地帶的氣就要深了。
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,歷來都是很重視尊敬祖先,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,所以也非常相信給祖先仙骨找到一個好的安寢之所,必定能帶給子孫後代吉祥如意。所以也就逐漸形成吉祥風水這個特殊的理論體系!
陽宅與陰宅風水各影響人比例為三比七。陽宅佔三,陰宅佔七層。或祖陽宅風水佔盡龍脈穴位好的,陽宅可以最多在風水中佔四成,但不會有更多的,其力度不會超過陰宅是可以肯定的。陰宅風水相對於陽宅風水來說就複雜得多了。尋龍點穴,龍山向水的配合等均屬於陰宅風水的範疇!
陰宅風水在選址上最重視風水方面的考慮,對龍、砂、穴、水、明堂、近案、遠朝都有一定的格局安排和講究,包括基址的地質、水文、朝向、土壤的要求,尤其是陽宅要與自然山川景觀渾然一體,達到極為宏偉完美的境界。以期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。所以在風水的做法上要求風水的建築,應該同其周圍環境、風景融匯在一起,達到依山盤水為穴的境界。
所以高明的風水師可以從風水的做法上看出主山高低、案山、朝山的遠近、青龍、白虎山的合圍狀況、水的順逆等情況,來裝飾、修造陰陽風水的建築物。如主山高的則配較高大的墓碑,若青龍、白虎山有缺損的,必須加以護手,逆水的、案山緊迫的,祭床應厚且高企,護手應挺直、外擴;若是去水的,則祭床應低薄,護手應環抱、內拱,並築道池以緩解山勢,等等。當然所有的建築必須符合相關尺寸,才能使風水的建築與山川形勢匹配,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才能天人合一。做到見墳而知其環境的至高境界!